為了恩納村海人們而誕生的沖繩名產「海葡萄」
三十多年前,海葡萄陸上養殖技術的確立,歸功於恩納村漁業協同組合的銘苅宗和先生。他不只是讓海葡萄穩坐名產寶座的推手,如今也作為頂尖的生產者活躍於業界,同時致力於對其他生產者們的指導工作。
海葡萄是如何培育而成的呢?本次我們前往恩納村的海葡萄養殖場,訪問了銘苅先生。
花費六年歲月方確立而成的陸上養殖法
養殖場坐落於沖繩知名景點,萬座毛的附近。往巨大的水塘裡頭一瞧,成長茁壯的海葡萄在海水中擺盪,舒服地輕盈搖曳著。
在沖繩的養殖水產品中,海葡萄雖然擁有著僅次於海蘊和明蝦的高產量,卻並非原生於沖繩本島的生物,野生的海葡萄原本只有在宮古島周邊的部分海灣才能零星見到。平成元年(1989年),銘苅先生在位於系滿的水產試驗場(現今的沖繩縣水產海洋技術中心)與海葡萄初次相遇,開始著手研究養殖技術。最初的契機,是為了「幫助當地高齡化的漁夫們」。
「當時才三十多歲的我想著,必須為這些漁夫前輩們找到他們可以做的工作。因為年過六十後出海實在太辛苦了,再加上我本身也想嘗試養殖新的東西,海葡萄看起來好像蠻有趣的。」銘苅先生回顧著當時的情況。
起初的三年時光遭遇著接連的失敗,首先嘗試了將種苗固定在岩石上,但長出的海藻分布不均,導致品質良莠不齊,得花上一整天的工夫來採收。第四年才改為應用海蘊的養殖方法,以兩塊板狀的網子夾住平鋪的種苗,結果十分理想。在水塘中以從水深18m汲取的海水放流,造就與海中相同的環境。要給予怎樣的養分,日照時間又需多久?銘苅先生花費六年時間埋頭研究,終於確立了海葡萄的陸上養殖技術。
「我理解到對海葡萄而言,生長環境中鹽分濃度、水溫、日照與養分的平衡相當重要。颱風來襲、日照時間與氣溫升降等,環境總是變幻莫測,年年照本宣科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但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愛吧?我每天都來到養殖場,對著它們說:『今天這麼熱,還好嗎〜?』、『發芽了,你們真努力。』」
夏季約三十日,冬季則需要五十〜六十日左右,長到約8cm高的時候便是採收的時機。一株株以手工採摘後,再放入海水流動的小桶中休養生息三日。如此一來,可使摘取時折斷的部分自癒,更能長久保鮮。此外,留有水氣容易導致變質,出貨前還要使用遠心分離機確實瀝乾水分。「海葡萄是非常纖細的,像我一樣呢。」銘苅先生笑著說。
讓銘苅先生數次輝煌獲獎的海葡萄
「抹茶般的深綠色彩通透,粒粒飽滿且富有甜味的,就是優質的海葡萄」銘苅先生說。他也因為至今為止的努力,對地方乃至於全縣的付出與貢獻得到認可,在第50屆農林水產祭中獲頒了天皇杯的獎項。此外,還在平成29年度(2017年)舉辦的第1屆沖繩縣海葡萄品評會上,獲得了最優秀獎。恰到好處的鹽味與在嘴裡彈跳般的口感,比至今為止嘗過的任何海葡萄都更加美味。
而關於海葡萄鮮為人知的是,它必須以常溫保存。海葡萄不耐寒,並且因為出貨時還是活的,冰箱的溫度對它們來說太低了,會令它們失去鮮度。此外,據銘苅先生所說,最典型的三杯醋吃法也不太推薦。
「一淋上三杯醋,海葡萄就會馬上頹軟,可以的話最好使用不含油的醬料。我們家都拿來拌沙拉,有時也當作手卷壽司的餡料。另外,沖繩有一款名產叫做『海葡萄丼』,大家一定要嘗嘗看哦。」
銘苅先生現在除了自身的海葡萄養殖外,也致力於指導新入行的生產者。身為造就沖繩經典名產的傳說人物,姿態卻相當謙遜,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到,他這不過是「想為地方水產業注入活力罷了」的心境。
「現在我的兒子正與大學的教授們研討著養分的給予方式與配方,並著手改良。我雖然已經像這樣做了三十年,但自認為也不過是個新手。希望參與海葡萄產業的海人們,能多少過上富足的生活,我就心滿意足了。我想把恩納村的海葡萄打造成更好的品牌,也想讓未來加入養殖行列的人們了解,只要堅持做出好東西,不論在何處都會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