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收穫的喜悅一同品味,麵粉做的鄉土點心

焼きまんじゅう
春至夏季期間種植稻米,待米收成後的冬季則種植小麥的「二毛作」。在二毛作盛行的地區,誕生了不少以麵粉製成的鄉土點心,長年來一直受到當地人喜愛。此外,在難以種植稻米的地區,也發展出了雜穀文化,除了料理方式不同以外,口味更是千差萬別。本次將介紹幾款以東日本為中心扎根的鄉土點心中,具代表性的幾款佳品。

がんづき
画像提供元 : 岩手県農林水産部農業普及技術課

■雁月(岩手縣南部)

「雁月」是一種以岩手縣南部地區為中心、在全縣均可品嘗到的鄉土點心。材料為麵粉、砂糖、蛋及小蘇打粉等,將以上材料混和而成的麵糊蒸熟後就完成了。外觀看起來像蒸麵包,內裏的口感則Q彈有嚼勁。因為頗具飽足感,古早以來便常被人們當成農務空檔時的小點,或日常的零食來品嘗。大致可分為「黑雁月」和「白雁月」兩種,前者的麵糊裡添加了黑糖,後者則使用白砂糖來製作。

在超市、當地的甜點店和產地直銷所等都可以輕鬆購得,會親手製作的家庭也不少見。實際上,據說還有中學會利用家政課的時間來指導「雁月」的製作方法。滋味樸實的「雁月」也隨著時代變遷有所進化,近年來以橘子、葡萄乾、南瓜等為材料的現代風口味亦頗受歡迎。此外,「雁月」的名稱據說由來如下:其圓形的外觀和上頭點綴成M字型的芝麻,看似飛向滿月的雁鳥。

きんかもち
圖片資料來源 : 柴田學園大學短期大學部

■金貨餅(青森縣南部)

自古以來便飽受「偏東風」(夏季吹來的偏東北風)寒害苦惱的青森縣南部地區。為了度過稻作欠收的困境,開始盛行種植小麥、小米、稗、蕎麥等作物,發展出了雜穀文化。在如此環境下誕生於農家智慧的鄉土點心,就是「金貨餅」。製作方法很簡單,將黑砂糖、胡桃、味噌等製成的餡料,用麵粉皮包裹成半月形後,在水中煮熟。滑溜的口感令人欲罷不能,但咬下時若不多加留意,熱騰騰的餡料便會滿溢出來,品嘗時請務必小心。

小麦まんじゅう
圖片資料來源 : 『家鄉的和食 宇都宮的傳統料理』(柏村祐司/半田久江)

■小麥饅頭(櫪木縣全區域)

在8月13日「迎盆」時歸來的祖先們,會在8月1日的「釜蓋朔日」從彼世出發。每到這天,為了不讓祖先們在路途中挨餓,人們會以「小麥饅頭」這種用麵粉皮包裹紅豆餡蒸煮而成的鄉土點心供奉,成為櫪木縣的一種風俗。因與「釜蓋朔日」相關,又有「釜蓋饅頭」的別稱。在比較特殊的地區也稱之為「碳酸饅頭」,這是因為材料裡使用了小蘇打(碳酸)的緣故。

櫪木縣因為二毛作而大量種植小麥,自古以來便有許多用小麥製成的料理。其中,「小麥饅頭」不只作為點心,還是年度例行儀式、婚喪嫁娶場合上都不可或缺的一道佳餚。尤其在新鮮小麥上市的時期,滋味更是別具一格。近年來,也常會把南瓜、菠菜及山茼蒿等搗成糊狀加入麵皮中,色彩、香氣及味道都十分豐富多樣。雖然在家庭中自己做的機會減少了,但和菓子店、直銷所等承擔起了供應的任務。據說在「釜蓋朔日」這天的需求量最高,有些直銷所還會接到大量的訂單。

おやき
參考:「Uchi No Kyodo Ryori(家庭鄉土料理)」(農林水產省)

■御燒餅(長野縣全區域)

說到長野縣代表性的鄉土點心,非「御燒餅」莫屬。將麵粉及蕎麥粉混入冷水或熱水拌勻揉捏,延展成薄皮後包入紅豆泥或蔬菜等燒烤而成,有些地區也稱之為「烤麻糬(Yakimochi)」。可燒烤亦可炊蒸,各種料理方式都很受歡迎,但據說古早時期,將鐵鍋烤製的「麵餅(Okaki)」再次放入圍爐裏之灰燼中炊蒸而成的「灰燒御燒餅」曾是主流。在不適合稻作的山間地區,這種料理受重用的歷史悠久,相傳每天至少有一餐會是「御燒餅」。另一方面,不適合小麥栽培的豪雪地帶,則會製作一種以米粉為原料,稱為「米包(Anbo)」的「御燒餅」。

可在鐵盤上輕鬆燒烤的「御燒餅」,對當地人而言是十分熟悉的存在。無論和何種配料都很搭配,這可能就是它之所以至今仍深受喜愛的理由之一吧。它也被用於節慶料理,北信地區在盂蘭盆節時期會於佛前供奉「御燒餅」。為了將這樣的「御燒餅」文化傳承至下個世代,當地也展開了文化保存運動,積極地舉辦各種關於「御燒餅」的活動、開設「御燒餅」製作教室等。

焼きまんじゅう

■烤饅頭(群馬縣全區域)

在小麥生產興盛的群馬縣,以麵粉製成的鄉土料理深植人心。尤其「碳酸饅頭」、「蕎麥饅頭」等的饅頭類點心,種類更是相當豐富。其中,「烤饅頭」還被評為“群馬的靈魂食物”,是經典中的經典。把饅頭串在竹籤上,塗上甜鹹的味噌醬後烤製的方式,其根源據說可追溯至誕生於江戶時代末期的「味噌漬饅頭」。當時,以濁酒為發酵劑的饅頭十分罕見,串起來吃的發想也頗受顧客好評。原本的味道不是甜的,推測是到了明治時代才開始加入黑蜜,變成接近現代的口味。

除了於道之驛等據點銷售外,在祭典、活動等的路邊攤上也很常出現。此外,烤饅頭的樣式一方面繼承了古早傳承下來的工法,一方面也陸續出現“進化系烤饅頭”,衍生出與可麗餅、馬芬、百匯等結合的變化版。

在農家巧思中誕生的小麥鄉土點心,正因其滋味樸質,方能廣受歡迎,成為超越時代的迷人佳品。透過料理方法、飲食習慣,還能引人遙想地方特色,這也是鄉土點心的醍醐味之一呢。

Writer : NAOYA NAKAYAMA
 / 
Photographer : NAOZUMI TSUKAMOTO

以農林水產省「Uchi No Kyodo Ryori(家庭鄉土料理)」網站為藍本製作

https://www.maff.go.jp/j/keikaku/syokubunka/k_ryouri/index.html

*刊登在網頁中的部分圖片,是由受訪者或受訪單位所提供。
シェア
ツイート

Related Posts

RECOMMEN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