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前人智慧傳承至今的「南高梅」
起始於400年前的南部町青梅栽培
日本人餐桌上必備的果實「梅子」。市面加工品包括最基本的梅乾以外還有梅醋、梅子糖漿、梅醬……種類多元,令人目不暇給。梅子特有酸味來自檸檬酸,具消解疲勞與促進食欲等功效。其功效自古以來便為人所知,因此適合長期保存的梅乾也成為旅行良伴而受到重用。編纂於平安時代的醫學書籍《醫心方》當中可見「梅乾斷三毒」的記載。
環顧日本國內,青梅產量傲視全日本的城市則是幾乎位處於和歌山縣正中央,座落於紀伊半島西南方的南部町。2020年產量高達18,600噸,佔日本全國產量約2成。從事梅子相關產業的人口超過8成,市政府內更設有全國罕見的「梅子課」。每年2月進入花季的「南部梅林」為當地居指可數的觀光名勝,享有「一目百萬,香傳十里」的美譽。
回顧南部町開始種植青梅的歷史便要追溯至江戶時代。附近一帶地形崎嶇,平地少,土壤也屬於養分貧瘠的礫土,因此原本並不適合作為農耕之用。當時掌管該地的藩主安藤帶刀為打破窘境便著眼於當地自生的「藪梅」,大力鼓勵民眾於貧瘠土地及坡地上種植這富具生命力的青梅。
這塊土地的特殊風土氣候相當適合栽培青梅。夾雜瓜溪石的土壤含有青梅生長所需的豐富鈣質。同時,當地南西方所臨海域「紀伊水道」受黑潮流入的影響,一年四季氣候溫暖而適合青梅生長。
由於藩主下令對青梅農地免除稅賦,使得青梅種植加速普及。隨後梅乾在江戶越來越受歡迎,南部町出產的當地桶裝梅乾也開始外銷。
進入明治時代,當地農家內本幸右衛門與內中為七於晚稻地區開墾出「內本梅」梅園。據說這便是南部町梅園經營的先驅。隨後,為七的長子源藏更於當地建築梅子加工廠,展開企業化經營。
發展青梅栽培成為在地產業的南部町及鄰近地區的田邊市將這自古以來以梅子為主的循環型農業體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體系之名便是「南部‧田邊梅子體系」。
栽種青梅的斜坡周邊保留了烏岡櫟及橡樹等薪炭林以避免山林坍塌。這些薪炭林由燒炭師傅管理、整頓,除了保護里山地景之外,所採伐的木材則作備長炭原料使用。
利用梅林及薪炭林維持土壤蓄水力,因此流入河川的雨水量也平衡穩定。
防洪作用之外,淨化後的水源流入山間蓄水池及農牧用地的水田當中。另一方面,棲息於薪炭林的蜜蜂有助青梅授粉,青梅則提供花蜜。
完美運用自然界循環的這套「南部、田邊梅子體系」於2015年獲列為世界農業遺產。
集結產官學睿智所選出的最優良品種「南高梅」
南部町以被譽為最高級品種「南高梅」的發源地而為人所知。與其他品種相較,南高梅果實碩大,4L等級的果實直徑達5cm。果肉厚實,梅香濃郁。酸味清爽的青梅適合釀製梅酒、製作梅子糖漿及甘露煮等。果實柔軟的熟梅則適合製成梅乾或梅子果醬。
南高梅誕生於1950年。在那之前,南部町約種植有114品種的青梅,但品質參差並不穩定。於是當時的農會為了維持市場穩定而開始著手挑選品質優良的固有品種。南部高中園藝部因此邀來竹中勝太郎老師擔任委員長,成立集結產官學睿智的「優良母樹調查評選協會」。
調查評選協會首先挑選出品種優良的37品種,然後花費5年逐一調查。調查第2年篩選出14品種,第3年篩選出10品種,仔細謹慎地進行。最終獲得評鑑為最優良品種的便是高田貞楠於明治時代所發現的「高田梅」。1965年為了對全力投入品種調查的南部高中表示敬意而將此一品種命名為「南高梅」。
梅農繼承前人們的挑戰精神
「藪梅、內本梅、高田梅、南高梅……每一品種都有各自的歷史淵源。前人們的挑戰與辛勞正反映在當今南部町的青梅栽培之上。也許當時受到周圍冷眼旁觀,即便如此,為了地區的未來發展仍然堅定貫徹意志。」
於南部町晚稻地區經營山本農園的山本康雄先生如此說道。父子兩代都是梅農,2021年春天以前更兼任紀州南部梅乾生產者協議會會長一職。
採訪小組拜訪農園的時期是在近畿地方甫出梅的6月下旬,當時在酷暑下,山本先生因熟梅收成而忙得不可開交。嘔心瀝血栽培而成的南高梅外皮呈紅黃漸層的美麗色澤。許多果實沉甸甸地掛滿枝頭,附近一帶充斥著酸甜香氣。
「不僅稻穗,青梅也一樣,果實越豐收飽滿,枝頭便垂得更低」。山本先生一面說著拿手的笑話,一面用撈網把落在地面的梅子撈起。與手採的青梅不同,熟梅則是收穫這些熟成後自然落下的梅子。覆蓋於地面的布網則是為了避免果實掉落時刮傷表面所鋪設的。
朝著梅子落果點來回上下斜坡──。僅10多分鐘的採收作業,20公斤裝的採收用集裝箱一轉眼就裝得滿滿的。梅子加工相當重視鮮度。小卡車貨台一裝滿集裝箱當天便運至附近加工廠。這樣的作業一天得重覆個好幾趟。
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採收期當中能夠收穫熟梅的期間僅限於後半的幾個星期。如遇豐收之年,有時更從凌晨4點連續作業至深夜11點。
收成的梅子經選果、清洗、分級後浸漬於粗鹽20到25天左右,之後經日曬數日,鹽分濃度較高的「白梅乾」便完成。此一階段稱之為「一次加工」,由加工業者再將之去鹽、調味之後的「調味梅乾」則被稱之為「二次加工」。7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期間,南部町當地許多梅農紛紛忙著進行「一次加工」。
於此之外,立春、立秋時期進行的施肥作業以及冬季的土壤培養、修剪作業等,梅樹一年四季都必須悉心照料。基本上屬於露天栽培,因此也得面臨天候不良或病蟲害等不少問題。從事這行長達30年的山本先生也說:「真心覺得滿意的年度,10年也不曉得有沒有1次」。
「土壤培養、氣候、入梅時機等必要條件通通齊全的年份也是有的,可說是集結所有好條件的『真正好梅』。這種盛產年所收成的梅子果實渾圓,令人不禁看得入迷。」
紀州南部梅乾生產者協議會除了生產之外也致力於南部町青梅栽培與南高梅的推廣銷售。為當地中小學提供營養午餐之用的梅乾、於扭蛋機販售附梅乾的商品等。2021年6月份實施的「梅子收成辦公度假」則吸引了不少外縣市經營者以及遠端工作者前來共襄盛舉。
為青梅栽培開啟序章的前人挑戰精神,即使時至今日仍然持續受到在地梅農們接棒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