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短暫一個月的「時令」滋味,探訪杏子之鄉——千曲市森地區

藩主之女帶來的杏樹,成為了小鎮的名產

千曲市森地區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著名杏子產地。有種說法是,距今350年前,嫁給松代藩第三代藩主真田幸道、來自伊予宇和島藩(現今的愛媛縣宇和島市)的豐姬,為了撫慰對故鄉的思念,攜帶杏子樹苗來到此地。傳聞這些杏樹便由此逐漸在善光寺平(長野盆地)遍布開來。

位於姨捨山山麓廣大沖積扇地帶的森地區,是一處鄰近千曲川的山中聚落。由於沖積扇地形,土壤中含有大量石塊和砂礫,屬於礫質土壤,其他作物較難生長,但杏子卻似乎與這種土質非常契合。

「由於養蠶業曾盛行全國,這一帶一度也遍布桑田,但我記得從昭和40年代(1965~1974年)後期開始,人們便已投注心力於杏子的生產了。或許是因為這裡降雨量不會過多,加上排水良好的土壤很適合種植杏子吧。杏子祭的時節,整座城鎮裡都開滿淡粉色的花,真是美極了。」說話的是杏子農家近藤修司先生。今年碰上了罕見的豐收盛況,收成作業忙得不可開交,甚至連貓的手都想借來幫忙。
收成期僅約一個月,轉瞬即逝的杏子「時令」
與其他果樹相比,杏子適宜採收的期間格外短暫。3月下旬〜4月杏花綻放後,4月〜5月便得趕緊接著進行疏果作業。到了6月中旬,果實逐漸成熟,隨即開始採收。因為必須在至7月中旬為止的約一個月內完成採收,農家會變得非常忙碌。

「今年是罕見的豐收,所以無論是疏果還是採收,都得比平常加快腳步,否則根本來不及。疏果若無法趕在5月20日之前完成,果實內的種子就會變硬,之後也無法再長大了。」

順帶一提,今年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豐收,主要是因為4月未遭受晚霜侵害。往年晚霜都會使氣溫降到零下2~3℃,導致部分果實受損報廢,但今年的氣溫卻並未降至如此,所以幾乎沒造成明顯的損害。

進入森地區後,無論在道路兩旁或民宅旁,隨處都能見到杏樹。造訪時為7月上旬,平地的果園幾乎皆已收成完畢,但位於山區的近藤先生果園裡,樹上仍掛滿一顆顆橘色的杏子。被徵召來協助採收的近藤先生友人們,身穿剪短袖子的浴衣,一邊摘取果實,一邊將其放入衣服背面布料製成的袋中。據說這是當地傳統的杏子採收方式。
可直接品嘗亦可用於加工,享受各式品種的滋味
雖然統稱為杏子,但不同品種的風味與口感各有差異。杏子多給人用來製作果醬等加工品的印象,然而長野縣也持續致力於開發可直接生食的品種。近藤先生的果園裡栽種了數個品種,他一一為我們介紹。

「最左邊的是『信山丸』,長野縣培育出的高級品種。果實較小但結實,酸甜兼具,非常受西洋糕點店歡迎。右下方的是『昭和』,是昭和初期在千曲市誕生的品種。因酸味強烈,常用於加工果醬和水果乾。中間上方略帶紅色色澤的杏子是『信州大實』,顧名思義果實較大,也誕生於長野縣。酸甜比例適中,成熟後也可以直接生食。最右邊的『Harcot』是來自加拿大的品種,甜味濃郁,最適合生食。」

「吃吃看吧。」近藤先生說著,將杏子遞了過來。只要沿著果實表面的縱向紋路,用拇指按住並左右輕拉,就能整齊地分成兩半。適合加工的品種確實酸味較強,果肉口感也很紮實。相反地,Harcot已完全成熟,滋味宛如李子。
「直接生吃也很美味吧?杏子在超市裡很少見,且因產量不多,知名度遲遲無法提升,但我希望能讓更多人品嘗。順帶一提,我每餐後都會吃加入杏子果醬的優格。」

每到產季,千曲市的街頭巷尾不僅隨處可見新鮮杏子販售,還能品嘗以杏子製成的麵包、冰沙與各式甜點。不妨趁著收穫的季節,親自走訪這片杏子之鄉吧。
長野縣千曲市的杏子
資訊提供:杏子農家 近藤修司先生
產季
6月中旬〜7月中旬
鑑定重點
果皮緊實有光澤,呈帶紅的橘色。且散發香氣者為佳。
美味吃法
生食可冰鎮後直接享用。有酸味的品種則可做成果醬或水果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