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孩子平安成長的七五三節千歲飴

千歳飴
每年接近11月15日時,就逐漸能在街上或透過各大媒體,見到許多盛裝打扮的小朋友提著長長的千歲飴袋子。這是慶祝孩子滿三歲、五歲、七歲的七五三節特有的景象。本次為您介紹的是七五三節必吃的食物──細細長長的千歲飴。

七五三節的由來:慶祝孩子每階段的成長

食文化研究家大久保洋子さん

有關七五三節的習俗流傳於日本的過程,以及食用千歲飴的時代背景,我們請教了飲食文化研究家大久保洋子女士。

「過去,要撫養一個小孩長大非常不容易。胎死腹中的情形並不少見,就算平安生下來,也可能還在稚齡中就離世,所以當時有很多慶祝孩子各個成長階段的節日。」大久保女士談道。

現今統一慶祝三歲、五歲與七歲的「七五三節」也是源自於「髮置(kamioki)」、「袴著(hakamagi)」及「帶解(obitoki)」三種不同的儀式。

儀式風俗図絵(袴着)
金沢大学付属図書館所蔵「儀式風俗図絵 袴着」

「至今尚無法確定此三項儀式始於何時,但最早在平安時代已有朝廷貴族舉行『著袴禮』(「著袴(cyakko)」是「袴著(hakamagi)」的舊時名稱) 的紀錄。」

袴著指的是孩子在五歲那年第一次穿上「袴」的儀式。根據平安時代的史料記載:儀式按陰陽師的占卜挑選吉日舉行,可見當時每戶人家都會挑選吉日舉辦盛大的袴禮。

三歲舉行的髮置儀式,則是出現在鎌倉時代(1185年前後~1333年)之史書《吾妻鏡》一段關於「生髮禮」的紀錄中。在當時,出生未滿三歲的孩童都會將頭髮剃去,直到三歲舉行生髮禮後才開始留頭髮。

儀式風俗図絵(髪置)
金沢大学付属図書館所蔵「儀式風俗図絵 髪置」

而孩童初次繫上腰帶的「帶解儀式」,一般則認為始於室町時代(1336~1573年)。對孩子而言,脫下附有腰繩易於穿脫的兒童和服,換上與大人一樣的和服、繫上腰帶,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現今普遍於七歲舉行的該儀式,過去據說大多於孩童九歲那一年舉行。

大久保女士表示:「上述的三種儀式,原本既無男女區分,也未固定在某一日舉行。」

盛行於江戶平民階層的七五三節慶

「国芳国貞錦絵」より「七五三祝ひの図」
「国芳国貞錦絵」より「七五三祝ひの図」 出典: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隨著武士階層掌握統治權後,源自於朝廷貴族的儀式也逐漸在武家之間流傳開來。而到了江戶時代(1603~1868年),平民階層也出現了有關七五三節的紀錄。

「江戶時代,以都市地區為主,在平民之間也興起舉行七五三儀式的習俗。人們開始將三歲、五歲及七歲的儀式合稱為七五三節,慶祝的日期也逐漸固定於11月15日。」

在江戶時代這個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商人雖然地位低下,但仍然憑藉著豐厚的財力逐漸崛起。因此到了江戶中期,這些富裕的商人遂開始在和服上投注金錢。

「七五三節的參拜服裝也變得愈來愈華麗,不僅小孩子,就連陪伴他們的母親甚至傭人,都會光鮮亮麗地款步而行,簡直像一場盛大的時裝秀。」

然而,對於這些過度華美的服飾,江戶幕府後來下達了禁奢令。隨著服裝遭到限制,七五三節的參拜習俗也逐漸式微,各個家庭或地區不再受限於七五三節的儀式,而是以各自的方式慶祝孩子的成長。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人的生活穩定下來,七五三節的習俗才再度復活。彼時,由於袴是男生的服裝,袴著遂成了男孩子的儀式。而繫腰帶的是女生,因此慶祝七歲的是女孩子。三歲的話因為年紀還小,所以男女都會慶祝。」大久保女士說明道。

源自江戶熱門商品「飴」的千歲飴

水飴

說到七五三節的食物,一定都會想到千歲飴吧。千歲飴的起源眾說紛紜,但主要的說法認為這是出自江戶的賣飴人。江戶時代,小朋友之間很流行向賣飴人買糖,大街上或神社境內都能見到連綿不絕的賣飴攤販。

「在那個砂糖非常珍貴的時代,平民之所以吃得起甜食,是因為日本當時的飴是以麥芽將澱粉糖化而製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麥芽糖。」

麥芽糖歷史悠久,早在奈良、平安時代人們即已食用,甚至被用來作為藥品。

於是,充滿商業頭腦的江戶賣飴人便陸續推出了「壽命糖」、「千年飴」與「千歲飴」等名稱寓意長壽的商品。

還有一種說法是千歲飴源自於淺草寺境內所販售的千歲飴,這是1615年大阪人平野甚左衛門來到江戶所做的生意。該千歲飴被視為長壽糖而逐漸博得人氣。起初被稱為「senzaiame」的千歲飴,據說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演變成了相同漢字不同讀音的「chitoseame」。

「還魂紙料」より「中村吉兵衛千年飴七兵衛に打扮肖像」
「還魂紙料」より「中村吉兵衛千年飴七兵衛に打扮肖像」 出典: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更有一種說法如下:元祿、寶永年間(1688~1711年),淺草的一位賣飴人七兵衛推出了以千年飴或壽命糖為名的商品。這在柳亭種彥的隨筆《還魂紙料》(1826年)中也留下了紀錄。

大久保女士說道:「最初推出千歲飴的時候,並非只賣給小孩子,但它之所以日漸成為七五三節的食物,應該是因為小孩子都喜歡吃糖果的關係吧。」

原本,千歲飴是由為孩子舉行慶祝儀式的人家購買並分送給其他人,但隨著時代變化,神社境內開始販售起千歲飴,於是慶祝的形式遂逐漸變成了參拜時才向神社領取。

戰後,隨著日本全國各地開始慶祝七五三節,千歲飴也逐漸在日本國內普及。

融合傳統與創新,演變至今的千歲飴

千歳飴

「千歲飴的原料麥芽糖,在揉製延展的過程中因混入空氣,會使得顏色逐漸變白。此外,也會使體積增加,口感產生變化。之後加入紅色食用色素的話,就能做出粉紅色的糖。」

千歲飴的基本形狀一般固定在長一公尺以內,直徑為1.5公分。目前尚無法確定自何時起變成了這樣的固定形狀,但《還魂紙料》插圖中所描繪的千歲飴呈短棒狀,因此現在的千歲飴與最早時的千歲飴或許形狀不太一樣。

「過去的千歲飴普遍是簡單的紅白色,然而隨著糖果製作技術的進步,現在也出現了像金太郎飴般的複雜圖案。」

金太郎飴

除了千歲飴以外,七五三節這天並沒有其他固定的慶賀食物。
過去在七五三節等喜慶場合,人們通常會享用當時屬於大餐的紅豆飯或魚類料理。

根據江戶後期調查各國風俗的《諸國風俗問狀答》(1815~1816年前後),水戶藩的回答中記載著「11月人們會舉行髮置、袴著、帶解、婚禮等儀式,魚類也會隨之漲價」,可見魚是慶賀宴席上一道常見的菜餚。

雖然慶祝方式和年齡隨著時代有所轉變,但七五三節最根本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是父母和社會祈求孩子平安成長的那份寶貴心意。

Writer : SAKIKO FUJIMURA
 / 
Photographer : CHIE MARUYAMA
協助取材:

簡介

大久保洋子
近世飲食文化研究家。前實踐女子大學教授。日本家政學會飲食文化研究部會副部會長。一般社團法人和食文化國民會議顧問。
シェア
ツイート

RECOMMEND ARTICLES